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Joy Tsai

專案取向的設計流程

已更新:2019年1月3日

適性且彈性的設計流程能提升專案開發的品質

前言

前些日子很有榮幸的受邀到 Goodpatch Prott User Interview vol.2 擔任講者,講述我在專案上的設計流程-以保險業專案的專案開發為主軸來分享,第一次面對這麼多人,上台人來瘋之後,有些想要細講的內容就有點漏了說,因此這篇文章就這麼產生了!

PS: 因為這個專案有跟客戶簽保密條款,所以在一些內容跟案例上無法完整呈現。

關於我

哈囉!我是Joy,目前在內湖科學園區的接案公司打醬油,在UI/UX領域是個入門不長不短的 UI Designer,有任何問題或者我描述得不詳盡的地方,也歡迎各路好手告訴我與我分享!


革命前,總有一些挫敗

剛進隨想的時候,非常的不習慣跳躍性的設計流程。專案的開始常是藉由競標,透過提案的方式來獲得。所以會有如下圖般的流程產生:

而提案的內容則是會因為一些虛無縹緲、不確定的需求規格書而產生,PM身上也有一堆進行中的、剛開始的、要結案的、很多阿哩阿雜的專案在身上,可能也無暇可以告訴你細節的「需求」。 因此設計師通常都需要通靈、自我想像、腦補…的開始加油添醋的「想像」兜出一個「樣貌」,交給PM,PM再添加一些「創作」就出去打仗了!

專案透過提案拿到之後,就會繼續這個美麗的錯誤,開始進入 “設計” 的階段,這個階段通常是直接出彩圖,開始和客戶「溝通」,就會開始進入一個「創意發想」的輪迴中。

在大致上的視覺風格與功能確認之後,接著進入開發階段,在這個階段,常常會有很多「彩蛋」發生;像是礙於時程的壓力,前期的設計規劃被壓縮,就會發生許多可以事先預防的狀況,直到開發階段才被發現,導致開發團隊需花更多的時間重新調整,看上去省了前期設計的時間,但其實是讓病徵延後才發病,也沒有省掉太多的時間。



有痛點,才會有感

有了過去專案開發的痛點,內部開始檢討整個問題點的產生,並面對與解決問題,開始研究他人的方法論,在隨想一直有一個我覺得非常好的觀點:「站在巨人肩膀,向成功案例學習」。在去年參與XSION跨界創新國際論壇,看了許多成功企業的設計方法像是IBM Design Thinking、kkbox產品設計,還有一些臉書社團辦的每月聚會活動,看到獵豹移動正因為重視使用者體驗,所延伸出的迭代式開發方式,下面整理出我看到的重點:

一、Yahoo! Product Design Process

1/做出快速的設計及修正,才能夠使得產品成長變得快速有效。讓產品成長變成所有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著解決問題及努力讓產品成長的心態,並且使用數據分析。

2/循環著 發想(ideation)、排優先順序(prioritize backlog)、測試(launch test)、學習及修正(capture learning)。 四階段

3/帶著解決問題的思維,每個做出的發想都應該是要有對應想要解決的問題的。並且定義每個功能或修正的影響為何、是否有信心會成功、以及證明這件事情是否容易。


二、IBM Design Thinking

1/藉由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並有系統地引導組織進行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發想,透過密集討論與構思過程,在短時間內凝聚跨領域團隊的共識,並快速推動後續專案和落實解決方案。

2/IBM 的設計思考有 3大原則:專注使用者成果、跨領域團隊、持續不斷創新。

3/設計流程:Understand > Explore > Prototype > Evaluate


三、獵豹移動/台灣雪豹

1/設計流程重點:洞見 > 行為分析 > 定義目標 > 解決方案 > 驗證

2/定義需求,從使用者的體驗、歷程找到痛點與爽點;從用戶的價值與商業的價值中測量需求價值的維度。

3/五個執行脈絡的重點:洞察問題癥結點、觀察與分析使用者行為、定義需求與目標、確認流程與做法、驗證


設計方法論

綜合觀察巨人們的肩膀之後,汲取出適合專案開發出來的模式,發展出一套屬於隨想的設計方法論:Design ABC

Art Academy 設計管理與訓練 — 內部透過扎實的設計訓練反饋給客戶,並能與客戶一同建立溝通的共同語言

Business Strategy 商務營運與策略 — 和客戶站在一樣的角度,分析出合適的策略點進而推行產品

Customer Facing 客戶溝通與洞察 — 瞭解客戶喜好,分析客戶的狀態

將這三大面向落實到客戶端,提升專案開發的品質。


設計方法論落實到專案開發

為了解決設計師一直在反覆修改一些可以提早預防的狀態,我們重新檢視了專案開發的流程,調整成如下圖的三個階段:

【一】專案開始前

通常在這個階段多數為提案的狀態中,會有很多不明確的需求或者不確定的因子產生,會需要逐條列點、抽絲剝繭去「通靈」、「感應」客戶可能想要的需求點會是什麼。

進一步分析、細化客戶的想法、想要的東西、需要的東西之後,可以釐出其實他們都是從 一個需求點開始,提出[想要解決______的問題;需要______的服務]。

抓到核心的重點之後,根據客戶想要解決的問題點,開始規劃一個適合客戶的服務進行提案。


二】腦力激盪期

進到第二階段時,通常會以設計師為主要核心, 為了更確實的能更瞭解客戶的需求,我們會導入完整的 UI/UX Design Process,而整體設計流程,沒有一定需要遵守的SOP或方法,各個專案,都會依據不同的需求、狀態,做細部Process的微調,就實務面上來說,各個專案可能因為時間、預算限制而無法扎實的每個流程都跑過一遍,抑或客戶與開發端已經對解決方案有共識,就可能會選擇跳過一些步驟。 身為Designer 首要任務,就是理解這些流程、方法,能適性的依據不同的狀況挑選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專案開發上所遇到的問題。

《需求定義》-快速理解使用者、發現通點、聚焦功能、產品定位

・User Story:強調透過一份簡單的情境規格,具體的描述出軟體在「使用者」的手上,是怎麼樣被「操作」的。 我們會用最簡單的Persona 來定義出 Target User 的樣貌與輪廓,再透過5W1H的方式,釐清客戶的需求,擬定出User Story。這樣做可以更確切地找到使用者的特性,也能更清楚地了解產品的使用情境,並延伸出產品執行的策略。

・Function Map:像是架構圖、又或是完整功能圖,目的在把抽象的變成實際的功能需求。 有了User Story之後,便能快速抓到使用者需要的功能,進而可以擬定出專案內整體的功能清單,並了解整個專案內的資訊架構。有這個文件依據,能和客戶做細部的需求釐清,就能更聚焦的繼續往下Go。

《設計規劃》-使用者導向、細化需求、設計規格模組化

・Flow Chart:主要用來說明完成一項任務必需經過的管理、決策的執行過程。 可以了解這個情境下使用者怎麼操作完成任務、產品怎麼進行回應。

・UI Flow:主要用來說明完成一項任務必需經過的管理、決策的執行過程。 目的在於了解使用者如何操作、以及我們有哪些功能和資訊要呈現,所以頁面和頁面之間如此串接。

・Design Model設計模型 — Wireframe/Mockup/Prototype 在溝通的目的性不同,會有選用不同模式的設計稿進行溝通,目的都在於更精確的確認頁面上的資訊呈現與操作情境。

Total Feedback & Review:除了分階段的Review外,最終會將完整的專案設計,讓客戶仔細地確認,並也檢視是否有遺漏的狀態沒有注意到。

《專案開發中》-設計規格、介面元件模組

・Design Spec & Guideline:藉由建立的元件UI Kit 、 UI Component等規範,能有效維持介面一致性以及後續專案開發的再利用。


善用「組織、聚焦、圖像化」

建構一套完整的設計語言,能有效地達到設計管理,不僅在與客戶溝通上能更有依據,且可以提升自己價值,讓專業更加彰顯,使客戶更能安心地相信專業。落實設計流程,讓團隊在專案開發時,能夠降低重複修改跟無法預期的錯誤發生;並透過完善的UX策略,邏輯性且聚焦的和客戶一起解決問題、建構服務。


 

75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